来源:法律求职
中伦又双叒叕悄悄涨薪了。
迈入“两万俱乐部”(起薪2万+)的律所本就不足10家,而目前有消息透露,中伦不少团队起薪已经给到了2.4万-2.6万/月,直逼内资所前三。
内资所中,中伦是境内外证券业务综合实力最强的律所之一;在房地产领域,中伦也是毋容置疑的领跑者。而高薪资、高业务水平对应的招聘要求也不低,部分岗位甚至仅招收美国T14法学院毕业的JD、LLM毕业生。
想要顺利进入中伦,不仅需要通过严格的笔试,还有经过律师合伙人的层层诘问,想拿下只能认真复习没有捷径。
如何准备面试才能更顺利的拿到Offer 呢?这里悄悄介绍一本官方版“面试宝典”——《中伦的秘密》。
// 不了解律所,面试已经输了一半 //
很多人会说:律所考察的是专业知识,了解那么多虚的有用吗?
有用,非常有用。
明白这个道理,起因是一位学姐前几天去顶尖咨询公司BCG面试,被淘汰了。
面试中,合伙人问道:“你是在麦肯锡实习的,是什么让你选择来BCG参加面试的,是因为更加认可我们的理念价值观么?”
BCG、麦肯锡都是顶尖咨询公司,地位和关系可以类比于律所中的金杜与君合。学姐一时语塞,因为她连BCG的价值理念是什么都不清楚,更不用说BCG和麦肯锡的区别、自己选择的原因,也更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了。
要知道,学姐背景很好,毕业于财经院校TOP3,手上还拿着麦肯锡6个月的完整实习,前面几轮的专业考核都是完美通过。但正是这份加分项经历,因为没有处理好,反而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减分项。
这次面试给学姐上了一课:面试时,忽视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忠诚度的表现,跟忽视背诵在法考中的重要性一样可怕。毕竟,在跳槽辞职越来越多的今天,公司不愿看着千辛万苦培训的新人,还没发光发热,就投向了竞争对手的怀抱。
的确,面试时如果能说出对公司的了解、对公司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一定会给HR和合伙人留下非常不错的印象,而对于律所文化的认同感更是合伙人在选择工作伙伴时非常重视的一点。
而《中伦的秘密》是中伦出版的一本简单的律所浓缩史,非常适合想去中伦面试的同学们提前预习。
// 3分钟读完一本书 //
这本书共分为二十个章节,可以分两个部分,整本书给人一种高开低走的感觉。
尤其是后半部分,由于书中无法详尽的介绍每个合伙人与中伦的故事,也造成了后半段流水账式记录的问题。
因为中伦距今已经成立25年,近6年的事例在书中并无记载,因此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主要把握前半部分,重点体会中伦的创业精神,企业文化。这是在中伦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被延续下来、不断传承的核心。
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十一章
- 讲述了中伦在1993年成立后到2007年间中伦最初的创业历程。
- 讲述了中伦是如何跟进时代的步伐,在房地产领域和金融领域竖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后来中伦拓展业务领域,在日本业务和资本市场成功开展业务。
- 穿插讲述了许多合伙人之间创办期间辛酸苦辣的故事。
- 也讲述了中伦经历了波折,争吵,以及合伙人离开等磨砺后,如何摸索成长。
第二部分:第十二章到第二十章
- 讲述中伦如何改进企业模式,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进行人力资源改革,完成了到国际化大所的转变。
- 介绍了中伦二代后加入中伦的主要合伙人履历和职业方向。
// 划重点,面试急救宝典 //
对于已经开始进行求职面试的同学们,坐下来认真读完整本书大概是一件非常不现实的事情。所以,我们下面来为大家划一下考前重点!!!
请大家默默背诵,然后在面试的时候云淡风轻气定神闲地信手拈来(千万不要用力过度,否则被仔细问起来说不上就尴尬了)。
1、中伦名字的由来
“中伦”是在律所创办初期,由合伙人杨若寒提出的。“中(四声)伦”出自论语“言中伦,行中虑” 意为:合乎规矩。创始人们觉得这个词符合律师,法律工作的性质和行为准则,做事情合乎规矩尺度,法度,符合大家当时的愿望和追求。
现在还有一家律所叫做“中伦文德”是中伦原合伙人陈文和张文德离开中伦后创办的,具体的内容在书中“分家风波”一章有所介绍。大家千万不要在邮件或者申请中搞错这两个律所的名字,否则大概就是会被拉黑吧…
2、中伦杰出的业务领域
资本市场,建筑工程与房地产,公司并购,争议解决及诉讼,能源与自然资源,投资基金,IT电信与传媒,私募股权,破产与清算,税法——这些是目前中伦在国际市场上最受认可的领域。
金融和房地产是中伦在设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且非常擅长的领域。现在依然在中伦担任合伙人的朱茂元就是创始人中张学兵和陈文的“徒弟”,朱律师的房地产律师团队也依然是国内最优秀的房地产律师团队之一。
资本市场则是中伦投入大量心血历经15年打造而成的领域,1997年的重庆钢铁公司的H股上市被称作是中伦资本市场领域的里程碑。直到2007年以后中伦的资本市场才迎来春天。想要进入中伦资本市场领域的同学可以关注一下2007年以后中伦的重大项目。
3、中伦的理念
- 客户至上。中伦的合伙人在创业初期为了拓展案源,曾挨家公司递名片做介绍,刷街的态度堪比台湾领导人选举。同时这种认真的态度,善于说服的能力也为中伦开展项目提供了巨大帮助。识,对于一些相关问题即使不是法律问题也要给出令人信服并管用的答复。
- 团队合作。不同于金杜的紧密的公司制度。也不同于君合更加民主自由合伙人的引入都要全体合伙人无记名投票。吸收金杜的高效与影响力,也引进君合的人才管理制度激发个人的工作热情。中伦在这两者间寻求合适的平衡。
- 务实创新。中伦20世纪90年代引入香港房地产法律服务。也正是这种紧跟时代的精神也让中伦通过赔本也要做重钢项目,嫁接引入刘凤良等专业合伙人等方法完成了在资本市场领域的弯道超车。
- 关注细节。中伦从创办初期便对细节异常关注。小到电话铃响3声内必须接听,到工作期间穿着西服,西服的穿着方式,公文包的选择,西餐礼节,都是中伦对新律师培训的方面,要求大家更具有职业感。
此外从创办起,对外发出的文件格式,字体字号,信笺抬头都做了统一规范,这在当时的律所中已经相当超前了。因为对文件格式要求严格,正文统一用四号字楷体,每个段落都要空一行,朱茂元律师还被偷偷起了个外号叫“朱四楷”。
// 结语 //
对于想进中伦的同学,在这本书中多多少少能找到一些“中伦的秘密”。
对于单纯学习阅读的读者来说,也能从书中了解到律所的成长过程和优秀律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品格。
虽然作者在很多地方有所重复、叙述平淡,但如果结合本篇的指导,有重点的看整本书,相信你会找到阅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