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法思君 作者:法思君研究院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已经从事工作的法律人,都会遇到自己不懂的法律问题,尤其是面对别人咨询的时候,一时回答不上来可能会影响专业性的形象。实际上,如何处理自己也不懂的问题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知识储备,更是思维体系。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致力于追求卓越的人思考。
首先笔者需要界定下这篇小文章要谈论的主题。如何处理自己也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回应咨询者,这里的重点是沟通技巧问题;二是如何通过学习解决这个问题,这里的重点是方法论的问题。笔者要谈论的主题是后者,即如何通过检索、学习、进而快速解决某个自己原来不懂的问题。
前者同样重要,咨询者对被咨询者专业性的判断,除了解决方案的专业性,还包括回应方式的专业性,也就是过程体验。有时候过程体验的专业性更加重要,因为咨询者并不一定能够判断解决方案的专业性,却一定能够判断回应方式的专业性。有机会笔者将专门撰文和读者讨论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只谈论后者。
遇到自己也不懂的问题应该怎么办?相信不少读者的第一反应都是“不懂就要问”,通过咨询别人解决某个问题确实很高效,笔者赞同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向专业人士请教。只是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也许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脑海中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向谁请教,而非如何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长此以往,我们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人,而非尝试独立解决。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做数学作业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就会忍不住翻看参考答案,往往不重视解题过程的思考。寻求其他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之一,或者说是解决方案中的一环,更为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毕竟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面对未知的领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能寻求到别人的帮助。
其次笔者想明确的是在这篇小文章里,笔者谈论的重点不是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是一种处理未知问题的思维框架,也就是所谓的“务虚”。问题千奇百怪,唯有拥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思维框架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
识别问题
识别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识别问题就像射箭中的瞄准靶心,只有确定靶心的位置,我们才有可能射中靶心。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时会倾向于考虑解决办法,容易忽略问题识别。也就是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个吗?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合同审修改与起草过程中,有初级经验的律师会问这个合同的目的是什么,因为只有确定了合同的目的才能合理确定合同的条款。有资深经验的律师在关注合同目的的同时,还会问交易的目的是什么。合同目的与交易目的并非总是重合的。一个简单的商品买卖合同,买方的合同目的是获得标的物,而交易目的却不一定如此。有的买方买这批产品是为了储备,而有的是为了投入生产,有的是为了转手高价卖出。不同的交易目的除了具有合同共有的法律风险外,还具有特殊的法律风险。只有全面考察合同目的与交易目的,才能调整合同相应的实用性条款,以达到促成交易与防范风险的目的。
遇到未知的问题时,不妨先考虑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只有确定了目标和方向,我们才有可能到达。
2
分解问题如果说识别问题是对问题的定性分析,分解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定量分析。任何一个复杂的问题都是有多个简单的小问题复合构成的。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各个攻破,进而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口吃不成个胖子,饭要一口一口吃”。问题也一样,面对复杂或未知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解决,要分步、分点解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非诉律师最常见的业务之一就是尽职调查。面对一个未知的尽调目标,我们最终要出具一份详细的尽职调查报告。有经验的律师会首先制作一份尽调清单,也就是这次尽职调查涉及哪些具体的问题,然后根据尽调清单收集材料,一个个核对,进而再根据调查的情况汇总出具尽调报告。在这里尽调报告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尽调清单的作用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具体的小问题。分解问题还能起到指引的作用,先做什么、接下来做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时间表和进度也相对容易把控。而且通过解决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工作的成就感也会更高。这里还有一则轶闻,说一根针掉在了地上,德国人会把地面划分成一个个方格,然后再去寻找针。这里主要说的是德国人的严谨,也蕴含着分解问题的思维。
识别问题之后,不妨尝试分解问题,各个击破,进而解决整个问题。
3
善用工具
这里的工具,主要指的是检索工具。检索对于法律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的精力和记忆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记在脑子里。而且面对未知的问题,记忆力往往没有准确的知识储备,这时就要寻求检索工具的帮助。
面对检索,我们首先能够想到的是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互联网储存的资源是丰富的,有时我们检索不到某个问题,很可能是我们没有掌握搜索引擎使用技巧。笔者推荐读者看看百度与谷歌的搜索技巧高级应用手册,如何确定关键词、如何使用逻辑词、如何筛选搜索结果,各家搜索引擎都有自己的指导手册。本文主要谈的是思维问题,关于高级搜索语言的应用技巧在此就不赘述了,请读者自行检索并学习。其次是专业的法律数据库,有了数据库后我们的检索工作轻松了不少。像威科先行、北大法宝、律商网、法信、Westlaw等专业的数据库都有自己的使用指南。这些使用指南和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语言有共同的地方,两者的原理也是类似的。但也要注意各个数据库独特的检索技巧,以提高检索的速度与精确度。最后就是像Quora、知乎这样通用的问答网站和一些专业的论坛。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要善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官方网站检索信息。比如我们的客户咨询我们注册公司需要哪些材料、流程如何、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不经常处理这种业务的法律人恐怕难以准确无误地说出来,就算是经常处理这类业务也难免出现记忆错误。实际上,这些材料当地工商局网站都有详细的资料,只需要简单查询就能获知。这里顺便向各位读者推荐12348中国法网这个网站,功能相当强大。
使用检索工具时,请重点关注三个问题:关键词、逻辑词、检索结果筛查。
4
反复验证
通过检索,我们一般能够知道这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但不要高兴的太早,检索得到的结果也可能是错误的。尤其是一些问答网站上的回复,不能拿过来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反复验证。有的答案是错误的,这点很容易验证。更多的情况是几种答案都是正确的,应该采用哪种方案,这里的验证就比较麻烦了,涉及的是最优解的问题。有时候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在现实中行不通,理论上的次优解反而是现实中的最优方案。
作者:法思君
来源:法思研究院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